肿瘤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常常因为肿瘤压迫、化疗或放疗等治疗方式导致胃肠道功能受损,进而出现营养不良的情况,为了确保患者的营养需求得到满足,提高治疗效果,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肿瘤肠外营养方案,以下是肿瘤肠外营养方案的基本内容:
营养评估
在制定肿瘤肠外营养方案之前,医生会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营养评估,包括患者的身高、体重、年龄、病情、饮食习惯等,通过评估,了解患者的营养状况,为制定营养方案提供依据。
营养支持原则
充足的热量:肿瘤患者需要额外的热量支持,以维持身体的基本代谢需求,患者的热量摄入量应为每日基础代谢量的120%。
适当的蛋白质摄入:蛋白质是维持人体组织修复和免疫功能的重要物质,肿瘤患者每日蛋白质摄入量应不低于1.2克/千克体重。
脂肪、碳水化合物适量:脂肪和碳水化合物是人体主要的能量来源,脂肪摄入量应占总热量的20%-30%,碳水化合物摄入量应占总热量的50%-60%。
维生素、矿物质补充:肿瘤患者由于营养摄入不足,容易出现维生素和矿物质缺乏,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摄入量。
营养制剂选择
完全肠外营养(TPN):适用于胃肠道功能严重受损的患者,TPN通过静脉输入,为患者提供全面的营养支持。
部分肠外营养(PN):适用于胃肠道功能部分受损的患者,PN通过静脉输入,补充患者所需的部分营养素。
营养支持途径
静脉途径:通过静脉输入营养制剂,为患者提供营养支持。
中心静脉置管:对于长期需要营养支持的患者,可以选择中心静脉置管,方便营养制剂的输入。
肿瘤肠外营养方案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的,旨在为患者提供全面的营养支持,提高治疗效果,在实施过程中,医生会密切关注患者的营养状况,及时调整营养方案,确保患者获得最佳的营养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