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肿瘤的早期筛查和诊断过程中,有一项检查项目备受关注,那就是肿瘤二项,它对于很多人来说既熟悉又有些陌生,今天我们就来深入探讨一下肿瘤二项主要检查什么🧐。
肿瘤二项,通常指的是对两种与肿瘤相关的标志物进行检测,这两种标志物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其血液中的含量会出现异常变化,通过检测它们的水平,医生可以获得一些关于肿瘤的线索,辅助肿瘤的诊断、病情监测以及预后评估等。
甲胎蛋白(AFP)
甲胎蛋白是肿瘤二项中常见的一项检测指标😃,它主要由胎儿肝细胞及卵黄囊合成,在正常成人的血液中,甲胎蛋白的含量通常很低,当肝细胞发生癌变时,这种蛋白质可能会重新大量合成并释放入血,导致血液中甲胎蛋白水平升高。
甲胎蛋白在肝癌的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临床上,大约有 70%~90%的肝癌患者血清甲胎蛋白含量会升高,甲胎蛋白升高并不一定就意味着患有肝癌🤔,其他一些情况也可能导致甲胎蛋白升高,比如妊娠、生殖腺胚胎瘤、急慢性肝炎、肝硬化等,当甲胎蛋白检测结果异常时,医生会综合患者的症状、体征以及其他检查结果来进行判断。
一位长期患有乙肝的患者,近期复查发现甲胎蛋白水平持续升高,同时伴有肝区疼痛、消瘦等症状,医生就会高度怀疑可能发生了肝癌,进一步安排肝脏超声、CT 等检查来明确诊断。
癌胚抗原(CEA)
癌胚抗原也是肿瘤二项中重要的一员😄,它是一种广谱肿瘤标志物,最初在结肠癌和胎儿肠组织中被发现,正常参考值一般小于 5μg/L。
癌胚抗原升高常见于多种恶性肿瘤,如结肠癌、胃癌、肺癌、胰腺癌、乳腺癌等😟,但它的特异性不强,也就是说,仅仅癌胚抗原升高并不能确诊是哪种肿瘤,一些非恶性疾病也可能导致癌胚抗原轻度升高,比如吸烟、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肠道炎症、肝硬化等。
以一位经常咳嗽、咳痰的患者为例,如果他的癌胚抗原水平高于正常范围,医生会考虑肺部肿瘤的可能性,但同时也会排除其他可能导致其升高的因素,进一步可能会进行胸部 X 光、CT 检查,甚至是肺部穿刺活检等,来确定是否存在肺癌。
肿瘤二项检查虽然不能直接确诊肿瘤,但它就像一个“报警器”🚨,能够为医生提供重要的线索,在肿瘤的早期,肿瘤二项可能就已经出现异常变化,从而实现肿瘤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对于一些高危人群,如长期吸烟、有肿瘤家族史、长期接触致癌物质等人群,定期进行肿瘤二项检查是非常有必要的👍,肿瘤二项检查相对简便、快捷、费用较低,可以作为一种初步的筛查手段。
在肿瘤的治疗过程中,肿瘤二项也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动态监测肿瘤标志物的变化,可以评估治疗效果,如果肿瘤标志物水平逐渐下降,说明治疗有效;反之,如果标志物持续升高,可能提示肿瘤复发或转移😖。
肿瘤二项检查也有其局限性,它只是一种辅助诊断方法,不能替代病理诊断,病理诊断才是确诊肿瘤的“金标准”,通过对肿瘤组织进行切片检查,直接观察细胞形态,才能准确判断肿瘤的类型、分级等。
肿瘤二项作为肿瘤筛查和诊断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检查甲胎蛋白和癌胚抗原这两项指标,它们虽然不能确诊肿瘤,但对于肿瘤的早期发现、病情监测等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大家要重视定期体检,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让肿瘤二项这个“报警器”更好地为我们的健康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