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脏,作为人体最大的实质性器官,承担着多种重要的生理功能,当肝部出现肿瘤时,这无疑给患者的健康带来了巨大的威胁,肝部有肿瘤叫什么呢🧐?我们将详细探讨肝脏肿瘤的相关知识。
肝脏肿瘤的分类
肝脏肿瘤种类繁多,根据其来源、性质等可分为不同类型。
(一)良性肿瘤
- 肝血管瘤肝血管瘤是一种常见的肝脏良性肿瘤,由血管内皮细胞异常增生形成,它通常生长缓慢,多数患者没有明显症状,常在体检时偶然发现,肝血管瘤大小不一,小的可能仅有几毫米,大的则可占据整个肝脏的一部分,直径小于 5 厘米的肝血管瘤大多不需要特殊处理,定期复查观察其变化即可;而较大的肝血管瘤或有症状的患者可能需要进一步治疗,如手术切除等。
- 肝腺瘤肝腺瘤相对少见,主要发生在女性,与长期口服避孕药等因素有关,肝腺瘤一般为单发,质地较软,边界清晰,多数患者也没有明显症状,但少数情况下可能破裂出血,引起急腹症,对于确诊的肝腺瘤,尤其是有破裂风险或存在恶变可能的,通常建议手术切除。
- 局灶性结节性增生局灶性结节性增生是一种肝脏良性病变,由肝细胞、 Kupffer 细胞、血管和纤维组织等构成的结节状病变,它一般不会恶变,多数患者无自觉症状,较小的局灶性结节性增生通常不需要治疗,定期随访观察即可;较大的病变或有症状时,可能需要手术干预。
(二)恶性肿瘤
肝癌肝癌是肝脏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根据病理类型可分为肝细胞癌、胆管细胞癌和混合性肝癌,其中肝细胞癌最为多见。
- 肝细胞癌:主要起源于肝细胞,与病毒性肝炎(如乙肝、丙肝)、肝硬化、黄曲霉毒素、酗酒等因素密切相关,早期肝癌症状不典型,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肝区疼痛、腹胀、乏力、消瘦、食欲减退、黄疸等症状,肝癌的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如肝脏超声、CT、MRI 等)、血清学肿瘤标志物(如甲胎蛋白 AFP 等)以及肝穿刺活检等,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切除、肝移植、局部消融、介入治疗、化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等,具体治疗方案需根据患者的病情、身体状况等综合制定。
- 胆管细胞癌:起源于肝内胆管上皮细胞,与胆管结石、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等因素有关,其症状相对不典型,黄疸较为常见,还可伴有腹痛、消瘦、乏力等,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及胆管造影等,胆管细胞癌对手术切除的要求较高,早期患者手术切除后预后相对较好,中晚期患者则多采用综合治疗。
- 混合性肝癌:同时具有肝细胞癌和胆管细胞癌的成分,其生物学行为和治疗较为复杂,治疗方案通常也需要个体化制定。
肝母细胞瘤肝母细胞瘤是一种儿童常见的肝脏恶性肿瘤,多发生于 3 岁以下婴幼儿,它起源于肝脏胚胎性干细胞,早期可表现为腹部肿块,还可能伴有食欲不振、体重减轻、黄疸等症状,肝母细胞瘤的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术后根据情况辅助化疗等综合治疗,总体预后与肿瘤的分期、病理类型等有关。
肝部肿瘤的症状表现
肝脏由于具有强大的代偿功能,早期肿瘤往往不会引起明显症状,很多患者是在体检时通过肝脏超声、CT 等检查才发现肝脏有肿瘤,随着肿瘤的生长和发展,可能逐渐出现以下症状:
- 肝区疼痛:这是肝癌最常见的症状,多为右上腹或中上腹持续性隐痛、胀痛或钝痛,疼痛可因肿瘤生长牵拉肝包膜或侵犯周围组织而引起,当肿瘤破裂出血时,可出现突发的剧烈腹痛。
- 消化道症状:包括食欲不振、腹胀、恶心、呕吐、腹泻等,这是由于肝脏功能受损,影响了消化功能,以及肿瘤压迫胃肠道等原因导致。
- 全身症状:如乏力、消瘦、发热等,乏力可能与肿瘤消耗机体能量、肝功能减退等有关;消瘦是由于肿瘤导致机体代谢加快、营养摄入不足等;发热可为低热,少数情况下可能出现高热,与肿瘤组织释放的致热物质有关。
- 黄疸:当肿瘤压迫或侵犯胆管,导致胆汁排泄受阻时,可出现黄疸,表现为皮肤、巩膜黄染,尿液颜色加深等。
- 腹部肿块:部分患者可在右上腹触及肿大的肝脏或肿块,质地较硬,表面不光滑,边界不清,可随呼吸上下移动。
肝部肿瘤的诊断方法
- 血清学检查
- 甲胎蛋白(AFP):是诊断肝细胞癌的重要肿瘤标志物,在肝癌患者中,约 70% - 95%的患者 AFP 会升高,但 AFP 升高并不一定意味着就是肝癌,其他一些肝脏疾病如肝炎、肝硬化等也可能出现 AFP 轻度升高,AFP 需要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判断。
- 其他肿瘤标志物:如异常凝血酶原(PIVKA - II)、糖类抗原 125(CA125)、糖类抗原 19 - 9(CA19 - 9)等,这些指标在肝癌诊断中可起到辅助作用,联合 AFP 等可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 影像学检查
- 肝脏超声:是一种常用的肝脏检查方法,可清晰显示肝脏的形态、大小、结构以及有无占位性病变,它对于肝脏肿瘤的初步筛查具有重要意义,能够发现肝脏内的肿块,并判断其大小、数量、位置等,彩色多普勒超声还可以观察肿瘤内部及周边的血流情况,有助于判断肿瘤的性质。
- CT 检查:可以提供更详细的肝脏图像,对于肝脏肿瘤的定位、定性诊断有较高价值,通过 CT 平扫和增强扫描,能够清晰显示肿瘤的大小、形态、边界、密度以及与周围血管、胆管等结构的关系,有助于判断肿瘤的良恶性,并对肿瘤进行准确分期。
- MRI 检查:在肝脏肿瘤的诊断中也具有重要作用,尤其是对于一些 CT 难以鉴别诊断的病变,MRI 能够提供更多的信息,它对软组织的分辨能力强,通过不同序列的成像,可以更准确地显示肿瘤的特征,对于判断肿瘤的早期复发等也有一定优势。
- 肝穿刺活检:通过细针穿刺肝脏肿瘤组织,获取细胞或组织进行病理检查,是明确肿瘤性质的金标准,肝穿刺活检可以确定肿瘤是良性还是恶性,以及具体的病理类型,为后续的治疗方案制定提供关键依据,但肝穿刺活检是一种有创检查,存在一定的风险,如出血、感染等,需要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禁忌证。
肝部肿瘤的治疗与预后
- 治疗方法
- 手术治疗:对于可切除的肝脏肿瘤,手术切除是首选的治疗方法,手术方式包括肝部分切除术、肝叶切除术、肝段切除术等,根据肿瘤的大小、位置、数量等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手术切除能够直接去除肿瘤组织,有可能达到根治的目的,肝移植也是治疗肝癌的一种有效方法,适用于一些早期肝癌患者,尤其是合并肝硬化、肝功能失代偿的患者。
- 局部消融治疗:对于一些不能耐受手术或不愿接受手术的小肝癌患者,局部消融治疗是一种较好的选择,常用的局部消融方法包括射频消融、微波消融、冷冻消融等,通过高温、低温等手段使肿瘤组织坏死,达到治疗目的。
- 介入治疗:主要适用于中晚期肝癌,通过肝动脉插管,将化疗药物和栓塞剂注入肿瘤供血动脉,阻断肿瘤的血液供应,同时化疗药物可以直接作用于肿瘤细胞,起到杀死肿瘤细胞的作用,介入治疗可以控制肿瘤的生长和转移,缓解症状,延长患者生存期。
- 化疗:对于一些无法进行手术切除、局部消融或介入治疗的肝癌患者,化疗可作为综合治疗的一部分,常用的化疗药物有奥沙利铂、氟尿嘧啶等,但肝癌对化疗的敏感性相对较低,化疗的不良反应也可能给患者带来一定痛苦。
- 靶向治疗:针对肝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特定分子靶点,使用靶向药物进行治疗,如索拉非尼、仑伐替尼等靶向药物已被批准用于肝癌的治疗,靶向治疗能够更精准地作用于肿瘤细胞,疗效相对较好,不良反应相对较轻。
- 免疫治疗:通过激活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来攻击肿瘤细胞,近年来,免疫治疗在肝癌治疗中取得了显著进展,如帕博利珠单抗、纳武利尤单抗等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已应用于临床,为肝癌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选择和希望。
- 预后肝部肿瘤的预后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肿瘤的类型、分期、治疗方法、患者的身体状况等,早期肝脏肿瘤通过手术切除等积极治疗,预后相对较好,5 年生存率可达较高水平,早期肝细胞癌手术切除后 5 年生存率可达到 50% - 70%左右,而中晚期肝癌患者预后相对较差,5 年生存率较低,肝母细胞瘤如果能早期诊断并积极治疗,总体预后也相对较好,但如果肿瘤分期较晚,预后则不容乐观。
肝部有肿瘤是一个复杂且严重的问题,但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对于肝脏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越来越多,患者的预后也在逐渐改善,如果发现肝部有异常,应及时就医,进行全面的检查和评估,以便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延长生存期,改善生活质量,希望大家都能重视肝脏健康,定期体检,早发现、早治疗肝脏肿瘤。🙏
就是关于“肝部有肿瘤叫什么”的详细内容,希望能帮助大家对肝脏肿瘤有更深入的了解,如果您还有其他问题,欢迎随时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