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传统医学中,肿瘤并非一个独立的病名,而是被归类于“癥瘕”、“积聚”、“肿块”等范畴,中医认为,肿瘤的形成是由于人体内外环境失衡,导致气血瘀滞、痰湿凝聚、热毒内蕴等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在中医理论中,肿瘤的病名通常与病因、病机、症状密切相关,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中医肿瘤病名及其解释:
癥瘕:癥,指肿块;瘕,指积聚,癥瘕在中医中泛指各种肿块,包括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
积聚:积,指有形之邪气积聚;聚,指无形之邪气聚结,积聚多指肿瘤性疾病,其特点是肿块固定不移,疼痛较剧。
肿块:肿块是肿瘤的直观表现,中医认为其形成与气血瘀滞、痰湿凝聚、热毒内蕴等因素有关。
瘰疬:瘰,指颈项部的肿块;疬,指皮肤上的肿块,瘰疬多指颈部淋巴结肿大,常与肿瘤性疾病有关。
中医治疗肿瘤注重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治疗原则主要包括:
扶正祛邪:通过调整人体内外环境,增强机体抵抗力,消除肿瘤。
活血化瘀:针对肿瘤形成的气血瘀滞,运用活血化瘀药物,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祛痰湿:针对肿瘤形成的痰湿凝聚,运用祛痰湿药物,消除肿块。
清热解毒:针对肿瘤形成的热毒内蕴,运用清热解毒药物,消除肿瘤。
调理脾胃:脾胃为后天之本,调理脾胃有助于增强机体抵抗力,促进肿瘤消退。
中医谈论肿瘤并非将其视为单一的病名,而是从整体观念出发,探讨其病因、病机、症状,并采取综合治疗方法,在中医的指导下,许多肿瘤患者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对于肿瘤的治疗,中医与西医仍需结合,以充分发挥各自优势,为患者提供更加全面、有效的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