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盘部位结节(placental site nodule,PSN)是一种相对少见的与胎盘有关的良性病变,它是否属于肿瘤一直是医学界讨论的话题,深入了解胎盘部位结节对于准确认识和处理这类情况至关重要。
胎盘部位结节通常是在对切除的子宫标本进行病理检查时偶然发现的,它起源于胎盘种植部位,由中间型滋养细胞组成,这些中间型滋养细胞是胎盘滋养细胞谱系中的一部分,与正常胎盘的滋养细胞有着密切的关系。
从外观上看,胎盘部位结节一般为单个、边界清楚的结节,直径通常在1 - 5cm之间,质地较硬,颜色可呈灰白色或棕褐色,它多位于子宫肌层内,偶尔也可突出于子宫浆膜面或黏膜面。
关于胎盘部位结节是否是肿瘤,存在不同的观点。
从肿瘤的定义来看,肿瘤是机体在各种致瘤因素作用下,局部组织的细胞在基因水平上失去对其生长的正常调控,导致克隆性异常增生而形成的新生物,胎盘部位结节具有一定的细胞异常增生表现,它由中间型滋养细胞异常增殖形成,这些细胞的生长似乎不受正常生理调控机制的完全约束,呈现出相对自主性的生长特点,这与肿瘤细胞的特性有一定相似之处。
胎盘部位结节又有许多不同于典型肿瘤的特征,它的生物学行为较为良性,大多数胎盘部位结节不会持续生长、侵犯周围组织或发生远处转移,在临床上,患者通常没有明显的症状,多是在因其他原因切除子宫后进行病理检查时才被发现,长期随访观察发现,这些结节一般不会对患者的健康造成进一步的不良影响。
胎盘部位结节的免疫组化和分子特征也显示出与肿瘤的差异,免疫组化检查中,它对一些特定标志物有独特的表达模式,如人胎盘生乳素(hPL)、人绒毛膜+++++(hCG)等,这些标志物的表达情况与肿瘤细胞有所不同,分子水平上,胎盘部位结节的基因改变相对较为局限,不像肿瘤那样具有复杂多样的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异常,其基因表达谱更接近正常胎盘组织而非典型肿瘤组织。
准确诊断胎盘部位结节对于判断其性质至关重要。
病理检查是诊断胎盘部位结节的金标准,通过对切除子宫标本进行详细的病理切片观察,可以清晰地看到中间型滋养细胞的形态、分布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显微镜下,这些细胞具有独特的形态特征,如核仁不明显、胞质丰富等,免疫组化检查进一步辅助诊断,检测相关标志物的表达情况有助于与其他具有滋养细胞成分的病变进行鉴别,如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PSTT)等,PSTT是一种具有侵袭性的滋养细胞肿瘤,与胎盘部位结节在临床表现和病理形态上有一定相似性,但PSTT通常有更明显的临床症状,如++流血、子宫增大等,病理上细胞异型性更明显,核分裂象相对较多,免疫组化和分子特征也有所不同。
除了病理检查外,影像学检查如超声、磁共振成像(MRI)等也可提供一些线索,超声检查可能显示子宫肌层内的低回声或等回声结节,边界相对清晰,但对于胎盘部位结节的特异性不强,不能仅凭超声确诊,MRI对软组织分辨能力强,能更清楚地显示结节的位置、大小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对于判断病变的性质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最终确诊仍依赖病理检查。
对于大多数胎盘部位结节,由于其良性的生物学行为,一般不需要特殊处理。
如果在手术切除子宫时偶然发现胎盘部位结节,术后定期随访即可,随访内容包括妇科检查、超声检查等,观察有无++流血、腹痛等症状,以及子宫和附件区的情况,一般建议随访1 - 2年,若期间无异常发现,可认为病情稳定。
只有在极少数情况下,如胎盘部位结节出现一些不典型的表现,怀疑有恶变倾向时,才可能需要进一步的治疗措施,结节在随访过程中逐渐增大、出现症状,或者病理检查发现有可疑的恶性特征时,可能需要考虑再次手术切除范围扩大,甚至联合化疗等综合治疗,但这种情况非常罕见,需要多学科团队(包括妇科肿瘤专家、病理专家等)进行全面评估后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胎盘部位结节是一种特殊的与胎盘相关的病变,它是否属于肿瘤存在一定争议,虽然它具有一些类似肿瘤细胞异常增生的表现,但又有许多良性病变的特征,如生物学行为相对良性、独特的免疫组化和分子特征等,准确的诊断依赖于病理检查,对于大多数胎盘部位结节,采取定期随访观察的策略是合适的,深入研究胎盘部位结节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认识胎盘相关病变的本质,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更准确的依据,避免不必要的过度治疗,同时也为进一步探索滋养细胞疾病的发生发展机制提供了重要的研究对象,在未来,随着医学研究技术的不断进步,相信我们对胎盘部位结节的认识会更加深入和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