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在众多疾病中,肺部疾病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肺结节作为一种常见的肺部疾病,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肿瘤科肺结节究竟是什么意思呢?
肺结节是指在肺部影像学检查中,发现直径小于3厘米的局限性肺组织密度增高灶,肺结节可能是良性也可能是恶性,对于肺结节患者来说,及时就医、明确诊断至关重要。
肺结节的形成原因有很多,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良性病变:如肺结核、肺炎、肺脓肿、肺气囊等。
恶性病变:如肺癌、肺转移瘤等。
非特异性炎症:如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等。
遗传因素:如家族性肺结节病等。
肺结节的表现形式多样,部分患者可能没有任何症状,仅在体检时发现;而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咳嗽、咳痰、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当肺结节患者出现以下情况时,应引起高度重视:
肺结节直径大于1厘米。
肺结节增长迅速。
肺结节形态不规则。
肺结节周围出现毛刺、分叶等特征。
肺结节合并有其他肺部疾病。
对于肺结节患者,肿瘤科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以下措施:
影像学检查:通过胸部CT、MRI等影像学检查,了解肺结节的形态、大小、位置等信息。
组织病理学检查:通过肺穿刺活检、胸腔镜手术等手段,获取肺结节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
临床症状观察:关注患者咳嗽、咳痰、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的变化。
随访观察:对于良性肺结节,定期进行影像学检查,观察结节变化;对于恶性肺结节,及时进行手术治疗。
肿瘤科肺结节是指肺部影像学检查中发现的局限性肺组织密度增高灶,了解肺结节的形成原因、临床表现及诊断方法,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预防和治疗肺部疾病,保障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