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当人们发现颈椎出现一些异常症状,如疼痛、麻木、活动受限等,总是会担心颈椎是不是长了肿瘤😟,颈椎肿瘤虽然相对少见,但一旦怀疑,及时准确的检查对于明确诊断、制定治疗方案至关重要🧐,颈椎有肿瘤需要做哪些检查呢?让我们一起来详细了解一下。
体格检查
医生首先会对患者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通过视诊观察颈椎局部有无畸形、肿物隆起等情况;触诊可以了解肿物的大小、质地、边界、活动度以及有无压痛等;还会检查颈部肌肉的紧张度、颈椎的活动范围,评估是否存在神经受压的体征,比如上肢的感觉减退、肌力减弱、反射异常等🤗,体格检查虽然不能直接确诊肿瘤,但能为后续的检查提供重要线索,初步判断病情的大致方向🧐。
影像学检查
- X 线检查
- 颈椎正侧位片:这是颈椎检查的基础项目📷,可以显示颈椎的椎体形态、椎间隙宽度、骨质情况等,对于颈椎肿瘤,能发现椎体的骨质破坏、椎间隙变窄或增宽等一些间接征象,椎体肿瘤可能导致骨质出现虫蚀状、筛孔状或大片状的骨质缺损;如果是颈椎结核等特殊情况,还可能出现椎间隙变窄等表现🤓。
- 颈椎动力位片:可观察颈椎在屈伸活动时的稳定性,当颈椎存在肿瘤破坏椎体结构时,动力位片有助于发现椎体间的异常活动,判断脊柱的稳定性是否受到影响,对于制定治疗方案有重要参考价值🚧。
- CT 检查
- 平扫 CT:能清晰地显示颈椎的骨质结构,比 X 线更详细地观察骨质破坏的部位、范围及形态,可以发现微小的骨质改变,对于早期肿瘤的诊断有一定优势,对于一些隐匿性的颈椎骨肿瘤,CT 能准确显示肿瘤在骨内的生长情况,是局限于松质骨还是已经侵犯到皮质骨等🧐。
- 增强 CT:通过静脉注射造影剂后进行扫描,能更好地显示肿瘤的血供情况,肿瘤组织一般血供较丰富,增强扫描后肿瘤会出现强化表现,有助于与其他非肿瘤性病变相鉴别,同时还能更清晰地观察肿瘤与周围血管、神经等结构的关系,为手术方案的制定提供重要信息🩺。
- MRI 检查
- 常规 MRI:对软组织的分辨能力极强,是诊断颈椎肿瘤不可或缺的检查方法👏,它可以清晰地显示颈椎椎体、椎间盘、脊髓、神经根以及周围软组织的情况,能准确判断肿瘤是位于椎体、椎间隙、椎管内还是椎旁软组织等部位,对于脊髓受压的情况,MRI 能直观地看到脊髓受压的程度、范围以及脊髓内有无信号改变等,对于评估神经功能损伤至关重要🧐。
- 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如果怀疑肿瘤与颈部血管关系密切,MRA 可以清晰地显示颈部血管的走行、形态及血流情况,帮助医生了解肿瘤是否侵犯血管、有无血管受压移位等,对于制定手术方案、评估手术风险有重要意义🩸。
实验室检查
- 血液学检查
- 血常规:可以了解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等血细胞的数量及形态,某些血液系统疾病可能累及颈椎骨骼,导致骨质破坏,血常规检查可发现异常,如白血病可能出现白细胞计数及分类异常等情况🧐。
- 血生化:检测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等指标,还包括一些肿瘤标志物,如癌胚抗原(CEA)、甲胎蛋白(AFP)、糖类抗原 125(CA125)、糖类抗原 153(CA153)、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等,虽然这些肿瘤标志物对颈椎肿瘤的诊断特异性不强,但在某些肿瘤类型中可能会出现升高,可作为辅助诊断及病情监测的参考指标🎯,骨肉瘤患者碱性磷酸酶可能会升高。
- 凝血功能检查: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定量等指标,因为颈椎手术可能会有出血风险,了解患者的凝血功能对于评估手术安全性、指导围手术期抗凝治疗等有重要作用🩸。
病理检查
- 穿刺活检
- 细针穿刺活检(FNA):使用细针经皮穿刺进入肿物,抽取细胞进行病理学检查,这种方法操作相对简单、安全,对患者的创伤较小,可以快速获得细胞样本,初步判断细胞的类型,如肿瘤细胞、炎症细胞等,但对于一些复杂的肿瘤,可能难以明确肿瘤的具体病理类型🧐。
- 粗针穿刺活检(CNB):采用较粗的针获取组织条进行病理检查,能提供更多的组织信息,有助于明确肿瘤的病理诊断,如区分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确定肿瘤的具体病理类型,如骨肉瘤、软骨肉瘤、神经鞘瘤等,病理诊断是颈椎肿瘤诊断的金标准,对于后续治疗方案的制定起着决定性作用💡。
- 手术切除活检如果穿刺活检结果不明确,或者高度怀疑恶性肿瘤需要完整切除肿瘤以明确诊断并指导后续治疗时,可能会考虑进行手术切除活检,将肿瘤完整切除后送病理检查,能获得最准确的病理诊断结果,但手术切除活检创伤相对较大,需要严格掌握适应证,权衡手术风险与诊断及治疗的必要性🧑⚕️。
当怀疑颈椎有肿瘤时,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检查手段,相互补充,才能准确诊断病情,为患者制定出最合理的治疗方案,帮助患者战胜疾病,恢复健康💪,如果大家发现颈椎有任何异常,一定要及时就医,听从医生的建议进行相关检查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