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活检检测是肿瘤诊断的“金标准”,它对于明确肿瘤的类型、分级、分期以及指导后续的治疗方案选择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肿瘤活检检测究竟包括哪些步骤呢🧐?
术前评估与准备
在进行肿瘤活检之前,医生会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这包括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了解症状出现的时间、发展过程等;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评估患者的一般状况;还会安排一系列的影像学检查,如超声、CT、MRI等,以确定肿瘤的位置、大小、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等📋。
患者也需要做好相应的准备,按照医生的指示进行饮食调整,一般在活检前禁食一段时间,以防止术中出现呕吐等情况,患者要放松心情,避免过度紧张,因为良好的心理状态有助于活检过程的顺利进行🤗。
活检取材
- 穿刺活检
- 细针穿刺活检(FNA):这是一种较为常用的穿刺活检方法,医生会使用一根细针,通过皮肤直接刺入肿瘤组织,抽取细胞进行检测,细针穿刺的创伤较小,术后恢复相对较快,它适用于多种实体肿瘤的初步诊断,例如甲状腺结节、乳腺结节等的良恶性判断,穿刺时,患者需要保持安静,按照医生的指示配合呼吸动作,以确保穿刺的准确性🧐。
- 粗针穿刺活检(CNB):与细针穿刺不同,粗针穿刺会获取一条或多条组织条,这种方法能够提供更多的组织信息,对于肿瘤的病理诊断更为准确,尤其是在判断肿瘤的组织学类型、分级等方面具有优势,粗针穿刺的创伤相对细针穿刺要大一些,术后局部可能会有轻微的疼痛和肿胀,但一般都在可耐受范围内😃。
- 手术活检
- 切除活检:当肿瘤相对较小,能够完整切除时,医生会选择切除活检,即将整个肿瘤或部分肿瘤组织完整切除后送去病理检查,这种方法可以获得最准确的病理诊断结果,因为它提供了完整的肿瘤组织形态信息,切除活检适用于一些早期肿瘤,如皮肤肿物、较小的淋巴结等,手术过程中,患者需要接受麻醉,术后需要注意伤口的护理,避免感染🧑⚕️。
- 切开活检:对于较大的肿瘤,无法完整切除时,可能会采用切开活检,医生会在肿瘤边缘取一块组织进行病理检查,切开活检虽然能够获取肿瘤组织,但也存在一定风险,比如可能导致肿瘤细胞种植转移等,切开活检一般会在充分评估后谨慎使用,并且术后需要密切观察和进一步的治疗措施📏。
标本处理
活检获取的标本会被立即送往病理科进行处理,病理科医生首先会对标本进行固定,常用的固定液是甲醛,固定的目的是使组织保持生前的形态结构,防止组织自溶和++,以便后续进行切片等处理📦。
医生会将固定好的组织进行脱水处理,通过梯度酒精等试剂逐步去除组织中的水分,使其能够更好地被石蜡包埋,石蜡包埋后,组织会被切成薄片,一般厚度在4-6微米左右,这些薄片会被放置在载玻片上,经过脱蜡、水化等一系列处理后,进行染色,常用的染色方法是苏木精-伊红染色(HE染色),这是病理诊断中最基本的染色方法,可以清晰地显示细胞和组织的形态结构,帮助医生观察肿瘤细胞的特征,如细胞核的大小、形态、染色质分布等,从而对肿瘤进行初步的诊断和分类🧐。
病理诊断
- 初步诊断病理科医生会在显微镜下观察经过处理的切片,首先进行低倍镜观察,了解组织的整体结构和病变范围,然后再换用高倍镜,仔细观察细胞的形态特征,根据肿瘤细胞的形态、组织结构等特点,医生会做出初步的病理诊断,判断肿瘤是良性还是恶性,以及属于哪种类型的肿瘤,如上皮组织来源的肿瘤、间叶组织来源的肿瘤等🧐。
- 进一步检查如果初步诊断不能明确肿瘤的具体类型或分级等,可能还需要进行一些特殊检查,免疫组织化学检查,通过检测肿瘤细胞中某些特定抗原或抗体的表达情况,来帮助进一步诊断肿瘤的来源、分化程度等,检测细胞角蛋白可以帮助判断肿瘤是否为上皮来源;检测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等对于乳腺癌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还有分子病理检测,如基因检测等,通过检测肿瘤细胞中的基因突变、基因扩增等情况,可以了解肿瘤的分子特征,为一些肿瘤的靶向治疗提供依据,肺癌患者检测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情况,如果存在敏感突变,就可以选择相应的靶向药物进行治疗🧬。
结果报告与沟通
病理诊断结果出来后,会形成详细的报告📄,报告内容包括肿瘤的类型、分级、分期、切缘情况等重要信息,医生会将报告结果及时反馈给临床医生,临床医生会根据病理结果制定下一步的治疗方案,如果患者对活检结果有疑问,医生也会耐心地进行解释和沟通,告知患者肿瘤的情况以及后续的治疗建议等🤝。
肿瘤活检检测是一个严谨而复杂的过程,每一个步骤都关乎着肿瘤诊断的准确性和后续治疗的有效性,通过全面、细致的活检检测,能够为患者提供最精准的诊断和最适宜的治疗方案,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预后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