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手术后,对一系列指标的监测至关重要,它们如同医生手中的“+++”,能帮助清晰地了解患者术后的身体状况,及时发现潜在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肿瘤术后究竟都要查哪些指标呢🧐?
血常规,白细胞计数能反映身体的免疫状态,术后如果白细胞过低,说明身体抵抗力较差,容易受到感染,此时需要格外注意预防伤口感染、呼吸道感染等各种感染性疾病😷,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含量则关乎是否存在贫血情况,肿瘤手术往往会对身体造成一定创伤,可能导致失血,进而引发贫血,贫血会使患者感到乏力、头晕等,影响身体恢复,必要时可能需要通过输血或补充铁剂等方式来纠正🥩,血小板计数也不容忽视,它对于凝血功能起着关键作用,血小板数量不足,可能会导致术后出血不止,增加手术部位血肿等风险🩸。
肝肾功能指标,肝功能检查中的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它们能反映肝细胞是否受损,手术创伤以及术后可能使用的化疗药物等,都有可能对肝脏造成损害,导致这两项指标升高,胆红素水平也是重要的观察点,胆红素升高可能提示肝脏或胆道系统出现问题,比如黄疸等症状🤔,肾功能指标中的肌酐、尿素氮等,能反映肾脏的滤过和代谢功能,肿瘤患者术后可能会因药物副作用、身体应激反应等影响肾功能,如果这些指标异常,需要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保护肾脏功能💊。
肿瘤标志物也是术后复查的重点,不同类型的肿瘤有各自相对特异的肿瘤标志物,比如肺癌可能会关注癌胚抗原(CEA)、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等;乳腺癌患者会查糖类抗原 15-3(CA15-3);胃癌患者会监测糖类抗原 72-4(CA72-4)等🧬,术后肿瘤标志物的变化能帮助医生判断肿瘤是否有复发或转移迹象,如果原本正常的肿瘤标志物在术后一段时间内持续升高,就需要进一步检查,排查肿瘤复发的可能🔍。
还有凝血功能指标,如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等,手术会导致身体的凝血系统发生改变,这些指标能反映凝血功能是否正常,如果凝血功能异常,可能会增加手术切口渗血、形成血栓等风险,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调整抗凝或促凝治疗措施🧵。
C 反应蛋白(CRP)和血沉(ESR)也常被检测,它们是炎症指标,术后身体存在创伤,可能会引发炎症反应,导致这两项指标升高,通过监测它们的变化,可以了解术后炎症的控制情况,判断伤口愈合是否顺利,是否存在感染等并发症🤕。
肿瘤术后对这些指标的监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综合各项指标的变化来制定个性化的治疗和康复方案,患者和家属也应密切关注这些指标,积极配合医生,共同为术后的康复努力💪,争取获得更好的预后效果,才能在与肿瘤的这场战役中,一步步走向胜利,重拾健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