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们的认知中,肿瘤似乎总是与癌症划等号,一旦听到自己或他人被检查出患有肿瘤,往往会陷入巨大的恐慌之中,仿佛被判了++,事实真的如此吗?检查出肿瘤并不意味着就是患上了癌症,这其中有着复杂的区别与联系,我们就来深入探讨一下“检查肿瘤是癌症吗”这个关键问题。
肿瘤,是指机体在各种致瘤因子作用下,局部组织细胞增生所形成的新生物,就是身体里不该长的东西长出来了,肿瘤可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两大类。
良性肿瘤,通常具有包膜或边界清楚,呈膨胀性生长,生长缓慢,不会发生转移,对人体的影响主要是局部压迫和阻塞,比如常见的脂肪瘤,它是由脂肪过度增生积聚形成的,一般不会恶变,通过手术切除就能治愈,对身体的危害相对较小。
而恶性肿瘤,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癌症,其细胞形态和功能与正常组织细胞有很大差异,生长迅速,具有侵袭性和转移性,会破坏周围组织器官,严重威胁生命健康,像肺癌、胃癌、乳腺癌等都是常见的癌症类型。
当身体出现一些异常症状,如肿块、疼痛、出血等,医生往往会安排一系列的检查来明确是否存在肿瘤以及肿瘤的性质,常见的肿瘤检查方法有很多种。
影像学检查是常用的手段之一,包括 X 光、CT、MRI、超声等,这些检查可以帮助医生发现身体内的占位性病变,初步判断肿瘤的位置、大小、形态等,通过胸部 CT 检查,可能发现肺部有一个结节状的阴影,但仅仅依靠影像学检查,并不能确诊肿瘤就是癌症,因为一些良性病变也可能表现出类似的影像特征,比如肺部的炎性结节,在 CT 上看起来可能和早期肺癌很相似。
肿瘤标志物检查也是重要的一环,甲胎蛋白(AFP)常用于肝癌的筛查,癌胚抗原(CEA)在多种恶性肿瘤中可能升高,但这些指标升高并不一定就意味着患有癌症,一些其他的非恶性疾病,如肝炎、肝硬化时,AFP 也可能出现轻度升高;而 CEA 在吸烟、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情况下也可能有不同程度的波动。
病理检查则是确诊肿瘤性质的“金标准”,它通过手术切除肿瘤组织或穿刺获取细胞等方式,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形态结构,判断是否为癌细胞,只有病理检查结果呈阳性,才能明确诊断为癌症,对于肺部的结节,如果通过穿刺活检获取的细胞显示为癌细胞,那么就可以确诊为肺癌;反之,如果病理结果显示为良性细胞,那就可以排除癌症的可能。
如前文所述,脂肪瘤、纤维瘤、子宫肌瘤等都属于良性肿瘤,它们生长缓慢,不会侵犯周围组织和发生远处转移,一般通过手术切除后就能治愈,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寿命影响较小,以子宫肌瘤为例,这是女性生殖系统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很多女性在体检时发现自己有子宫肌瘤,但只要肌瘤不大,没有引起月经过多、腹痛、压迫症状等,通常不需要特殊处理,定期复查观察肌瘤变化即可。
这类肿瘤的生物学行为介于良性和恶性之间,它具有一定的恶性潜能,但又不像典型的癌症那样具有明显的侵袭和转移能力,例如卵巢交界性浆液性囊腺瘤,它有可能复发或发生恶变,但恶变的几率相对较低,对于交界性肿瘤,医生通常会根据肿瘤的具体情况,采取适当的治疗措施,如手术切除,并密切随访观察。
有些情况看似是肿瘤,但实际上并不是真正的肿瘤,而是一些类似肿瘤的病变,比如炎性假瘤,它是一种特发的、以炎症为表现的瘤样病变,并不是肿瘤细胞异常增生形成的,常见于眼眶、肺等部位,炎性假瘤一般通过抗炎治疗等方法可以得到缓解,与癌症的治疗方式完全不同。
如果不幸通过各种检查最终确诊为癌症,也并不意味着绝望,现代医学在癌症的治疗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步,有多种治疗方法可供选择。
手术治疗是癌症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对于早期癌症患者,通过手术切除肿瘤组织,有可能达到根治的目的,例如早期肺癌患者,手术切除病变的肺叶后,5 年生存率可以达到较高水平。
化疗、放疗也是常用的治疗方法,化疗是通过使用化学药物杀死癌细胞或抑制其生长繁殖;放疗则是利用高能射线聚焦照射肿瘤部位,破坏癌细胞的 DNA 结构,从而达到治疗效果,对于中晚期癌症患者,化疗和放疗常常联合使用,能够有效地控制肿瘤的生长和扩散,缓解症状,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近年来,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也为癌症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靶向治疗药物能够精准地作用于癌细胞特定的分子靶点,疗效显著且副作用相对较小;免疫治疗则是通过激活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来攻击癌细胞,这些新型治疗方法为那些传统治疗效果不佳的癌症患者提供了更多的治疗选择,许多患者在接受这些治疗后,病情得到了明显的改善,生活质量也有所提高。
检查出肿瘤并不等同于患上了癌症,在面对肿瘤检查结果时,我们要保持冷静,积极配合医生进一步完善检查,明确肿瘤的性质,如果确诊为癌症,也不要气馁,要相信现代医学的力量,积极接受规范的治疗,保持乐观的心态,与癌症进行顽强的斗争,希望大家都能正确认识肿瘤与癌症的关系,关注自身健康,远离疾病的困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