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膜后肿瘤是指发生在腹膜后间隙的肿瘤,其种类繁多,生物学行为复杂,对于腹膜后肿瘤患者而言,明确肿瘤的性质至关重要,这直接关系到后续治疗方案的选择和患者的预后,活检作为获取肿瘤组织进行病理诊断的重要手段,在肿瘤诊疗过程中具有关键地位,对于腹膜后肿瘤是否必须进行活检,临床上存在一定的争议😕,本文将深入探讨这一问题。
腹膜后肿瘤活检的重要性
活检是确诊腹膜后肿瘤性质的“金标准”,通过活检获取的肿瘤组织,病理科医生可以在显微镜下观察肿瘤细胞的形态、结构等特征,从而准确判断肿瘤是良性还是恶性,以及具体的病理类型,如肉瘤、神经鞘瘤、副神经节瘤等🧐。
对于良性腹膜后肿瘤,明确诊断后通常可以采取相对保守的治疗策略,如肿瘤完整切除等,患者预后一般较好,而对于恶性腹膜后肿瘤,准确的病理诊断能指导制定个体化的综合治疗方案,包括手术方式的选择(如根治性切除还是姑息性切除)、是否需要辅助放化疗等📋,如果是对化疗敏感的肉瘤类型,术后可能需要进行辅助化疗以降低复发风险;而对于某些特定病理类型的神经内分泌肿瘤,可能有针对性的靶向治疗药物。
不进行活检的情况及原因
- 高度怀疑良性且具备完整切除条件
- 某些腹膜后肿瘤具有典型的影像学表现,高度提示为良性病变,如边界清晰、密度均匀、无明显强化等,肿瘤位置相对表浅,与周围组织粘连不紧密,预计能够完整切除,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医生可能会选择直接进行手术切除,而不先行活检,原因在于活检操作本身存在一定风险,如穿刺活检可能导致肿瘤种植转移,手术活检则会增加手术创伤和并发症的发生几率,如果手术能够完整切除肿瘤,术后病理结果同样可以明确诊断,且避免了活检相关的风险😟。
- 一个边界清晰、超声显示为均匀低回声的腹膜后脂肪瘤,患者没有任何不适症状,肿瘤位于肾周相对独立的位置,这种情况下,外科医生可能会在充分评估后直接进行手术切除,术后病理确诊为脂肪瘤,患者恢复良好。
- 手术风险过高无法耐受活检
- 部分腹膜后肿瘤患者身体状况较差,存在严重的心肺功能不全、肝肾功能衰竭等基础疾病,无法耐受活检操作,无论是穿刺活检还是手术活检,对于这类患者,如果强行进行活检,可能会因活检过程中的意外情况导致病情加重,甚至危及生命,不进行活检而直接根据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等综合判断,选择相对保守的治疗措施,如对症支持治疗等,可能是更合适的选择🤕。
- 一位患有严重冠心病、心功能四级的老年患者,发现腹膜后有一个较大的肿瘤,由于患者无法耐受任何有创检查,医生只能通过详细的影像学分析和患者的症状等进行初步判断,给予改善心功能等对症治疗,而未进行活检。
- 罕见的高度特征性肿瘤
有一些腹膜后肿瘤具有非常罕见且高度特征性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表现,几乎可以确诊,某些遗传性综合征相关的腹膜后肿瘤,如神经纤维瘤病相关的神经鞘瘤,患者具有典型的皮肤咖啡斑、神经纤维瘤等表现,结合腹膜后肿瘤的影像学特征,高度怀疑为神经鞘瘤,在这种情况下,不进行活检也可根据经验进行手术切除等治疗,术后病理结果往往能证实术前诊断🧐。
活检的方式及风险
- 穿刺活检
- 细针穿刺活检(FNA):通过细针经皮穿刺肿瘤,抽取细胞进行病理检查,其优点是操作相对简单、创伤小、并发症少,能快速获得细胞涂片进行初步诊断,对于一些细胞特征明显的肿瘤,如某些恶性淋巴瘤等,诊断准确率较高😃,FNA获取的细胞数量有限,对于一些肿瘤的病理类型判断可能存在困难,有时需要结合其他检查进一步明确。
- 粗针穿刺活检(CNB):使用较粗的针穿刺获取组织条进行病理检查,相比FNA,CNB能获取更多的组织,更有利于准确判断肿瘤的病理类型和分级等,但粗针穿刺的创伤相对较大,出血、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略高于FNA,且有导致肿瘤种植转移的潜在风险😟。
- 手术活检
- 切除活检:将肿瘤完整切除后进行病理检查,这是最准确的活检方式,能提供肿瘤的全貌及周围组织情况,但手术创伤大,对于一些无法完整切除的肿瘤不适用,且术后恢复时间较长,并发症风险相对较高,如出血、感染、伤口愈合不良等🧐。
- 切开活检:在肿瘤表面切开取部分组织进行病理检查,这种方式创伤相对较小,但可能会破坏肿瘤的完整性,导致肿瘤细胞播散,增加种植转移的风险,一般不作为首选的活检方式😕。
活检决策的综合考量
在决定腹膜后肿瘤是否进行活检时,需要多学科团队(MDT)进行综合评估,外科医生、肿瘤内科医生、放疗科医生、影像科医生等应共同讨论患者的病情。
- 患者因素
患者的年龄、身体状况、基础疾病等是重要考虑因素,如前文所述,身体状况差无法耐受活检的患者,应谨慎权衡活检的利弊,年轻、身体状况较好的患者相对更能耐受活检操作,但也需充分评估风险与收益🤗。
- 肿瘤因素
肿瘤的大小、位置、边界、影像学特征等对活检决策有重要影响,肿瘤较大且位置深在,与重要血管、神经等关系密切时,活检操作难度大、风险高,需要更谨慎评估,而边界清晰、影像学表现典型的肿瘤,活检必要性相对降低😟。
- 治疗计划如果初步评估认为手术切除是首选治疗方式,且手术能够完整切除肿瘤,活检可能并非必需,但如果需要新辅助治疗(术前放化疗等),则活检获取病理诊断以指导后续治疗方案制定就显得尤为重要📋。
腹膜后肿瘤是否必须活检不能一概而论,需要综合多方面因素进行个体化决策,活检对于明确肿瘤性质、指导治疗具有关键作用,但在某些情况下,不进行活检而直接采取手术切除等治疗措施也可能是合理的选择,多学科团队的协作评估能确保为患者制定出最优化的诊疗方案,在保障诊断准确性的同时,最大程度降低患者的痛苦和风险,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预后效果🤝,临床医生应全面、细致地分析每一位腹膜后肿瘤患者的具体情况,做出最适合患者的活检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