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很多人都关心能否通过查血来发现肿瘤,答案是,查血在肿瘤的诊断、监测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但不能单纯依靠查血确诊肿瘤😟。
血液检查中,有一些指标对肿瘤的发现有提示意义,比如甲胎蛋白(AFP),它在肝癌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当肝细胞发生癌变时,AFP的合成会增加,血液中AFP水平可能会升高📈,AFP升高并不一定就意味着患有肝癌,其他一些肝脏疾病如肝炎、肝硬化等也可能导致AFP轻度升高,AFP升高只是一个线索,还需要结合患者的症状、影像学检查等综合判断。
癌胚抗原(CEA)也是常用的肿瘤标志物之一,它在多种恶性肿瘤中都可能升高,如肺癌、结肠癌、胃癌等🤔,但同样,CEA升高也不具有特异性,一些非肿瘤性疾病如炎症、感染等也可能使其升高。
糖类抗原125(CA125)常用于卵巢癌等妇科肿瘤的辅助诊断,在卵巢癌患者中,CA125水平常常会明显升高,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炎等妇科疾病也可能导致CA125升高。
虽然这些肿瘤标志物不能确诊肿瘤,但它们可以作为肿瘤筛查的初筛手段,如果肿瘤标志物出现异常升高,就需要进一步进行详细的检查,如影像学检查(超声、CT、MRI等)、内镜检查、病理检查等,以明确是否存在肿瘤以及肿瘤的具体情况🧐。
病理检查才是确诊肿瘤的“金标准”🔍,通过手术切除肿瘤组织或穿刺获取肿瘤细胞,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结构等特征,从而确定肿瘤的类型、分级、分期等,为后续的治疗提供关键依据。
查血对于肿瘤患者的病情监测也非常重要,在治疗过程中,定期检测肿瘤标志物的变化,可以了解治疗效果,如果肿瘤标志物持续下降,往往提示治疗有效;如果肿瘤标志物不降反升,可能提示肿瘤复发或进展😟。
查血在肿瘤的诊断和监测中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但它不能替代其他检查方法,当发现肿瘤标志物异常或怀疑有肿瘤时,一定要及时就医,进行全面、系统的检查,以便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提高肿瘤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