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病症百科 > 正文

肺上肿瘤怎么切?关于肺部肿瘤手术切除的全面解析

0quanzhougukeyiyuan.com quanzhougukeyiyuan.com 2025-05-27 13:04 34

肺部肿瘤犹如一颗潜藏在身体里的“定时炸弹”,时刻威胁着人们的健康,当被诊断出肺上有肿瘤时,患者和家属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便是如何进行切除手术,这不仅关系到肿瘤能否被有效去除,更关乎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和康复前景,本文将深入探讨肺上肿瘤切除的相关问题,为大家揭开这一复杂医疗过程的神秘面纱。

肺部肿瘤的类型及特点

在了解如何切除肺上肿瘤之前,有必要先熟悉一下肺部肿瘤的常见类型,肺部肿瘤主要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

(一)良性肿瘤

肺部良性肿瘤相对较为少见,常见的如错构瘤、纤维瘤、脂肪瘤等,这些肿瘤通常生长缓慢,边界清晰,不会侵犯周围组织和发生转移,它们对人体的影响主要取决于其大小、位置以及是否压迫周围重要结构,较小的良性肿瘤可能没有任何症状,往往是在体检或因其他疾病进行胸部检查时偶然发现。

(二)恶性肿瘤

肺癌是肺部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严重威胁人类健康,根据病理类型,肺癌可分为非小细胞肺癌(NSCLC)和小细胞肺癌(SCLC),其中非小细胞肺癌约占肺癌总数的80% - 85%,非小细胞肺癌又可进一步细分为腺癌、鳞癌、大细胞癌等,腺癌近年来在我国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尤其在女性和不吸烟患者中更为常见;鳞癌则与吸烟密切相关;大细胞癌相对少见,恶性程度较高,小细胞肺癌具有生长迅速、早期易发生转移等特点,对化疗和放疗较为敏感,但预后相对较差。

肺上肿瘤切除的决策因素

并非所有肺上肿瘤都需要进行切除手术,医生会综合考虑多种因素来决定最佳的治疗方案。

(一)肿瘤的性质

如前文所述,良性肿瘤如果没有引起明显症状,且大小和位置不影响肺部功能,可能不需要立即手术切除,定期观察即可,而恶性肿瘤一旦确诊,通常需要积极治疗,手术切除往往是首选的治疗方法之一,但也需要进一步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是否适合手术。

(二)肿瘤的分期

准确判断肿瘤的分期对于制定治疗方案至关重要,通过胸部CT、PET-CT、支气管镜检查、经皮肺穿刺活检等一系列检查手段,医生可以了解肿瘤的大小、位置、是否侵犯周围组织、有无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等情况,从而确定肿瘤的分期,早期肺癌(I 期和部分 II 期)通过手术切除有可能获得根治,提高患者的生存率;而对于中晚期肺癌,手术往往需要与化疗、放疗、靶向治疗等综合应用,以达到控制肿瘤生长、缓解症状、延长生存期的目的。

(三)患者的身体状况

患者的年龄、基础疾病(如心脏病、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肺功能、肝肾功能、营养状况等都会影响手术的耐受性和风险,年龄较轻、身体状况较好、肺功能储备充足的患者手术风险相对较低;而年老体弱、合并多种基础疾病的患者则需要更加谨慎地评估手术风险,可能需要在术前进行相应的治疗和调理,以提高身体对手术的耐受性。

肺上肿瘤切除的手术方式

一旦决定进行手术切除肺上肿瘤,医生会根据肿瘤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一)肺叶切除术

这是治疗肺癌最常用的手术方式之一,适用于肿瘤局限于一个肺叶内,没有侵犯肺门及纵隔淋巴结的患者,通过切除病变肺叶,可以完整地去除肿瘤组织,同时保留其他正常肺组织,对患者的肺功能影响相对较小,常见的肺叶切除包括右上叶切除、右中叶切除、右下叶切除、左上叶切除和左下叶切除。

(二)全肺切除术

当肿瘤累及一侧全肺,或患者肺功能较差,无法耐受肺叶切除时,可能需要进行全肺切除术,全肺切除对患者的呼吸功能影响较大,术后可能会出现呼吸功能不全等并发症,因此需要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

(三)肺段切除术

对于一些早期肺癌,尤其是位于肺外周、直径较小的肿瘤,肺段切除术也是一种可供选择的手术方式,该手术通过切除病变所在的肺段,既能达到切除肿瘤的目的,又能最大程度地保留肺组织,减少对肺功能的影响,与肺叶切除术相比,肺段切除术的手术创伤相对较小,术后恢复可能更快。

(四)楔形切除术

楔形切除术主要用于切除肺部的小结节或良性肿瘤,手术操作相对简单,通过切除肿瘤周围的楔形肺组织来达到去除病变的目的,这种手术方式对肺功能的影响较小,适用于一些年龄较大、肺功能较差或无法耐受较大手术的患者。

肺上肿瘤切除手术的过程及风险

(一)手术过程

  1. 术前准备:患者在手术前需要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包括血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心电图、肺功能等,以评估身体状况能否耐受手术,还需要进行胸部CT三维重建等检查,明确肿瘤的位置和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制定详细的手术方案,患者需要在术前戒烟、进行呼吸功能锻炼等,以减少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
  2. 麻醉:一般采用全身麻醉,使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处于无痛、无意识状态。
  3. 手术操作:手术医生会根据肿瘤的位置和手术方式,在胸部做适当的切口,常见的切口有后外侧切口、前外侧切口、正中切口等,进入胸腔后,首先要探查胸腔内的情况,明确肿瘤的大小、位置、与周围组织的粘连程度等,按照预定的手术方式切除病变肺组织,清扫可能转移的淋巴结,手术过程中,医生会尽量减少对周围正常组织的损伤,同时要注意保护肺血管、支气管等重要结构。
  4. 术后处理:手术结束后,患者会被送入重症监护室(ICU)进行密切观察,监测生命体征、呼吸功能等,医生会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支持,必要时进行胸腔闭式引流,以排出胸腔内的气体和液体,待患者病情稳定后,逐渐拔除气管插管,转回普通病房继续治疗。

(二)手术风险

  1. 出血:手术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出血情况,这与肿瘤的位置、大小以及手术操作的难度有关,少量出血可以通过止血措施控制,但严重出血可能需要再次手术止血,增加手术风险和患者的痛苦。
  2. 感染:包括肺部感染、切口感染、胸腔感染等,术后患者身体抵抗力下降,加上胸部手术创伤较大,容易发生感染,感染可能会导致发热、咳嗽、咳痰增多、切口红肿疼痛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康复进程。
  3. 呼吸功能不全:肺叶切除或全肺切除后,患者的肺功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可能出现呼吸功能不全,表现为呼吸困难、气短等症状,尤其是对于术前肺功能较差的患者,术后呼吸功能不全的发生率相对较高,需要进行呼吸支持和康复训练。
  4. 心血管系统并发症:如心律失常、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手术创伤和应激反应可能会导致心血管系统出现一系列问题,需要密切监测心脏功能,及时处理并发症。
  5. 支气管胸膜瘘:这是一种较为严重的并发症,发生率约为 2% - 5%,主要是由于支气管残端愈合不良,导致支气管与胸膜腔相通,引起胸腔感染、发热、咳嗽、咳痰带气等症状,一旦发生支气管胸膜瘘,需要进行胸腔闭式引流、抗感染等治疗,严重时可能需要再次手术修复。

肺上肿瘤切除术后的康复与随访

(一)康复

  1. 呼吸功能锻炼:术后早期进行呼吸功能锻炼非常重要,可以促进肺复张,提高肺通气功能,常见的呼吸功能锻炼方法包括深呼吸、缩唇呼吸、腹式呼吸等,患者可以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每天定时进行锻炼,逐渐增加锻炼的强度和时间。
  2. 咳嗽咳痰训练:鼓励患者咳嗽咳痰,以排出呼吸道内的分泌物,预防肺部感染,患者可以先深吸气,然后屏气 3 - 5 秒,再用力咳出痰液,如果痰液黏稠不易咳出,可以进行雾化吸入,稀释痰液,便于咳出。
  3. 饮食调理:术后患者的身体较为虚弱,需要加强营养支持,饮食应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易消化的食物,如瘦肉、鱼类、蛋类、新鲜蔬菜水果等,要注意饮食的均衡和规律,避免食用辛辣、油腻、++性食物。
  4. 活动与休息:术后患者需要根据自身情况逐渐增加活动量,早期可以在床上进行翻身、四肢活动等,待病情稳定后,可以坐起、床边站立、行走等,但要注意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劳累,保证充足的休息。

(二)随访

肺上肿瘤切除术后的随访至关重要,以便及时发现肿瘤复发或转移,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1. 随访时间:一般术后前 2 年,每 3 - 6 个月进行一次随访;术后 2 - 5 年,每 6 - 12 个月随访一次;5 年以后,每年随访一次。
  2. :包括胸部 CT、肿瘤标志物检查(如癌胚抗原、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等)、全身检查(如 PET-CT)等,以评估肺部情况和有无远处转移,医生还会询问患者的症状,如咳嗽、咳痰、咯血、胸痛、呼吸困难等,以及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和生活质量。

肺上肿瘤的切除是一个复杂而严谨的医疗过程,涉及到多个环节和众多因素,从肿瘤的诊断、手术方式的选择,到手术过程中的风险把控以及术后的康复与随访,每一步都关乎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患者和家属在面对肺上肿瘤时,应保持积极的心态,与医生充分沟通,了解病情和治疗方案,共同参与到治疗和康复过程中,相信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肺上肿瘤的治疗效果会越来越好,为更多患者带来生的希望💪。

quanzhougukeyiyuan.com

quanzhougukeyiyuan.com

TA很懒,啥都没写...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