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治疗作为肿瘤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在临床应用中越来越广泛,了解介入治疗肿瘤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对于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保障患者生活质量至关重要,本文将从介入治疗前、治疗中以及治疗后的多个方面详细阐述介入治疗肿瘤时需要注意的要点。
肿瘤的介入治疗是一种通过影像设备引导,将治疗器械或药物精准送达肿瘤部位的治疗方法,它具有创伤小、疗效确切等优点,为许多肿瘤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为了确保介入治疗的顺利进行和最佳疗效,患者及其家属需要对整个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有清晰的认识。
介入治疗前注意事项
(一)全面评估身体状况
- 详细病史向医生如实告知自己的既往病史,包括是否患有其他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过敏史、手术史等,这些信息对于医生判断患者能否耐受介入治疗以及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至关重要,如果患者有高血压病史,血压控制不稳定,在介入治疗过程中可能会增加出血等风险。
- 身体检查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包括血常规、肝肾功能、凝血功能、心电图、心脏超声等,血常规可以了解患者的血细胞情况,判断是否存在感染、贫血等;肝肾功能检查有助于评估肝脏和肾脏的代谢及排泄功能,因为介入治疗可能会对这些器官产生一定影响;凝血功能检查能确保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血后能够正常凝血;心电图和心脏超声则用于评估心脏功能,排除心脏疾病导致的手术禁忌。
- 营养支持保持良好的营养状态对于增强患者的机体抵抗力、提高对介入治疗的耐受性非常重要,在介入治疗前,患者应尽量摄入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瘦肉、鱼类、蛋类、新鲜蔬菜水果等,如果患者食欲不佳或营养状况较差,可能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营养补充,如口服营养制剂或静脉输注营养液。
(二)心理准备
- 了解治疗过程介入治疗前,患者和家属应与医生充分沟通,了解介入治疗的具体过程、目的、预期效果以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等,只有对治疗有了全面的认识,才能减少恐惧和焦虑情绪,可以向医生咨询类似病例的治疗经验,增强对治疗的信心。
- 心理调适介入治疗可能会给患者带来一定的心理压力,尤其是对疾病预后的担忧,患者应学会调整自己的心态,保持乐观积极的情绪,可以通过与家人朋友交流、听音乐、阅读等方式缓解紧张情绪,必要时,可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进行专业的心理疏导。
(三)其他准备
- 皮肤准备根据介入治疗的部位,做好相应部位的皮肤准备,一般在治疗前一天需要清洁皮肤,去除污垢和油脂,以减少感染的机会,如果是经股动脉穿刺进行介入治疗,需要在腹股沟区备皮,范围包括会++、双侧腹股沟及大腿上 1/3 内侧皮肤。
- 肠道准备如果介入治疗涉及腹部脏器,可能需要进行肠道准备,一般在治疗前一天晚上开始禁食禁水,同时口服缓泻剂或进行灌肠,以排空肠道,减少肠道气体对手术视野的干扰,降低术后肠道感染的风险。
- 签署知情同意书介入治疗前,患者或家属需要签署知情同意书,详细了解治疗的风险和注意事项,并表示自愿接受治疗,这是医疗过程中的重要环节,确保患者和家属在充分知情的情况下做出决策。
介入治疗中注意事项
(一)配合医护人员
- ++保持在介入治疗过程中,患者需要根据医生的要求保持特定的++,以确保治疗器械能够准确到达肿瘤部位,一般需要躺在介入治疗床上,保持身体静止,避免随意移动,如果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需要调整++,应先告知医生,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 呼吸配合部分介入治疗可能需要患者配合呼吸进行操作,如在经皮肝穿刺介入治疗时,可能需要患者在吸气末屏气,以便医生更准确地穿刺肝脏,患者应提前了解并按照医护人员的指示进行呼吸配合,避免因呼吸不当影响治疗效果或导致穿刺损伤。
- 情绪稳定保持情绪稳定对于介入治疗的顺利进行也非常重要,过度紧张可能会导致血压升高、心率加快等,影响医生的操作,患者可以通过深呼吸、自我暗示等方式放松心情,积极配合治疗。
(二)关注身体反应
- 疼痛感受介入治疗过程中,患者可能会感到不同程度的疼痛,如果疼痛较为明显,应及时告知医生,医生会根据情况给予适当的止痛措施,患者不要自行忍耐疼痛,以免影响治疗进程或导致不必要的痛苦。
- 其他不适注意观察自己身体是否出现其他不适症状,如心慌、胸闷、恶心、呕吐等,这些症状可能与介入治疗的操作有关,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相应的处理,如果患者出现心慌、胸闷,医生可能会暂停操作,进行心电图等检查,评估心脏情况。
介入治疗后注意事项
(一)穿刺部位护理
- 穿刺点压迫止血经股动脉穿刺介入治疗后,穿刺部位需要进行压迫止血,一般需要压迫 15 - 30 分钟,具体时间根据患者的凝血情况而定,压迫止血过程中,患者应保持穿刺侧下肢伸直,避免弯曲,防止穿刺部位出血。
- 观察穿刺部位情况术后要密切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渗血、血肿形成,如果发现穿刺部位有少量渗血,一般属于正常现象,医护人员会及时更换敷料,但如果渗血较多或出现较大血肿,应立即告知医生进行处理,注意观察穿刺侧下肢的皮肤颜色、温度、感觉及足背动脉搏动情况,若出现下肢发凉、麻木、疼痛或足背动脉搏动减弱等异常情况,提示可能存在下肢血管并发症,需及时就医。
- 穿刺部位制动时间穿刺部位的制动时间因个体差异和穿刺方式而异,一般经股动脉穿刺后,穿刺侧下肢需要制动 6 - 8 小时,之后可根据情况逐渐活动,过早活动可能会导致穿刺部位出血,影响愈合。
(二)病情观察
- 生命体征监测术后需要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密切监测,包括体温、血压、心率、呼吸等,一般在术后 24 小时内,每隔 1 - 2 小时测量一次,如果生命体征出现异常波动,如体温持续升高、血压下降、心率过快或过慢等,应及时告知医生,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 观察有无并发症介入治疗后可能会出现一些并发症,如出血、感染、血管损伤等,患者要注意观察自己有无头痛、头晕、腹痛、发热、寒战等症状,如果出现上述症状,应及时向医生报告,以便进行相关检查和诊断,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术后出现腹痛可能与穿刺部位出血、栓塞剂误栓等有关,医生会通过超声、CT 等检查明确病因,并进行针对性治疗。
(三)饮食与休息
- 饮食调整介入治疗后,患者的饮食需要逐渐恢复,术后当天一般禁食禁水,待麻醉清醒、胃肠道功能恢复后,可先给予少量流食,如米汤、果汁等,如果没有不适反应,可逐渐过渡到半流食、软食,最后恢复正常饮食,饮食应注意营养均衡,多摄入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易消化的食物,避免食用辛辣、油腻、++性食物。
- 休息要求保证充足的休息对于患者身体的恢复至关重要,术后患者应避免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根据身体状况逐渐增加活动量,一般建议休息 1 - 2 周,之后可根据医生的建议适当进行轻度活动,如散步等,要保持良好的作息规律,保证充足的睡眠,有利于身体的康复。
(四)药物治疗与复查
- 遵医嘱用药介入治疗后,医生可能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一些药物治疗,如抗感染药物、抗凝药物等,患者应严格按照医嘱按时服药,不要自行增减药量或停药,要了解药物的不良反应,如出现不适症状及时告知医生。
- 定期复查定期复查是评估介入治疗效果、及时发现复发或转移等情况的重要措施,一般术后 1 - 3 个月需要进行复查,复查项目包括血常规、肝肾功能、肿瘤标志物、影像学检查(如超声、CT、MRI 等)等,医生会根据复查结果调整治疗方案,指导患者后续的康复。
介入治疗肿瘤为患者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治疗选择,但整个治疗过程需要患者及其家属密切配合,注意各个环节的注意事项,从介入治疗前的全面评估、心理准备到治疗中的积极配合、关注身体反应,再到治疗后的精心护理、定期复查,每一个步骤都关乎着治疗的效果和患者的康复,只有充分了解并做好这些注意事项,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介入治疗的优势,提高肿瘤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帮助患者战胜疾病,走向康复之路,希望广大肿瘤患者及其家属能够重视介入治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积极与医护人员沟通协作,共同为健康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