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肿瘤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系统疾病,其治疗方案的选择通常需要综合考虑肿瘤的性质、大小、患者的身体状况等多方面因素,药物治疗在甲状腺肿瘤的治疗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合理用药有助于控制病情、缓解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甲状腺肿瘤吃什么药呢🧐?
甲状腺素类药物
(一)左甲状腺素钠片
- 作用机制左甲状腺素钠片是甲状腺激素的替代药物,其主要成分与人体自身分泌的甲状腺素相似,它可以补充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体内甲状腺素的不足,维持机体正常的代谢和生长发育,对于一些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术后服用左甲状腺素钠片还可以通过抑制促甲状腺激素(TSH)的分泌,减少肿瘤细胞的生长和复发风险。
- 适用情况
- 适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替代治疗。
- 对于行甲状腺全切或近全切术后的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作为抑制 TSH 治疗的首选药物。
- 用法用量一般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年龄、体重等因素个体化调整剂量,初始剂量通常较低,然后逐渐增加至合适的维持剂量,成人一般从每日 25 - 50μg 开始,每 2 - 4 周增加 25μg,直至达到维持剂量,维持剂量一般为每日 75 - 200μg,儿童患者的剂量则根据年龄和体重计算,起始剂量一般为每日 10 - 15μg/kg,同样需要逐渐调整至合适剂量。
- 注意事项
- 必须在清晨空腹将一日剂量一次性用温水送服,服药后 30 分钟内不宜进食。
- 应定期复查甲状腺功能,根据检查结果调整药物剂量,剂量调整不当可能导致甲状腺功能亢进或减退的症状出现,如心悸、多汗、手抖、乏力、怕冷、体重增加或减轻等。
- 与某些药物可能存在相互作用,如钙剂、铁剂、考来烯胺等,应避免同时服用,如果需要同时使用其他药物,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间隔一定时间分开服用。
(二)甲状腺片
- 作用机制甲状腺片是由猪、牛、羊等动物的甲状腺体干燥粉末制成,主要成分包括甲状腺素(T4)和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它通过补充甲状腺激素,调节机体的代谢功能,促进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 适用情况
- 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替代治疗。
- 可作为甲状腺部分切除术后残留甲状腺组织的补充治疗,以预防甲状腺功能减退的发生。
- 用法用量起始剂量一般为每日 15 - 30mg,逐渐增加剂量,维持剂量通常为每日 60 - 180mg,具体剂量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甲状腺功能检查结果进行调整,儿童患者的剂量一般为每日 4 - 8mg/kg,分 3 - 4 次服用,同样需要根据病情变化逐渐调整。
- 注意事项
- 由于甲状腺片的甲状腺激素含量不固定,个体差异较大,因此在使用过程中更需要密切监测甲状腺功能,及时调整剂量。
- 不良反应与左甲状腺素钠片相似,如甲状腺功能异常的相关症状,过量服用可能会引起心绞痛、心律失常、头痛、兴奋、失眠等不良反应,应严格按照医嘱用药。
抗甲状腺药物
(一)甲巯咪唑
- 作用机制甲巯咪唑通过抑制甲状腺内过氧化物酶的活性,从而阻碍甲状腺激素合成过程中的碘化酪氨酸的偶联,减少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它不影响碘的摄取,也不影响已合成的甲状腺激素的释放,因此对已经合成的甲状腺激素没有直接作用。
- 适用情况
- 适用于病情较轻、甲状腺轻至中度肿大的 Graves 病患者。
- 作为放射性碘治疗前的准备用药,以减少甲状腺激素的合成,降低放射性碘治疗后甲状腺危象的发生风险。
- 用于手术后复发且不适于放射性碘治疗的 Graves 病患者。
- 用法用量一般初始剂量为每日 30 - 60mg,分 3 次口服,病情控制后逐渐减量,维持剂量为每日 5 - 15mg,疗程一般为 1.5 - 2 年,具体剂量应根据患者的病情、甲状腺功能检查结果以及不良反应情况进行调整,对于儿童患者,初始剂量一般为每日 0.5 - 1mg/kg,分 3 次服用,维持剂量根据病情确定。
- 注意事项
- 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皮疹、瘙痒、白细胞减少、粒细胞缺乏、肝功能损害等,在用药过程中,应定期复查血常规、肝功能等指标,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不良反应。
- 粒细胞缺乏是甲巯咪唑最严重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约为 0.3% - 0.6%,多发生在治疗后的 2 - 3 个月内,在治疗初期,应每周检查血常规,以后每 2 - 4 周检查一次,一旦发现白细胞计数低于 3×10⁹/L 或中性粒细胞低于 1.5×10⁹/L,应立即停药,并给予升白细胞药物治疗。
- 孕妇和哺乳期妇女慎用,因为甲巯咪唑可能会通过胎盘或乳汁影响胎儿或婴儿的甲状腺功能。
(二)丙硫氧嘧啶
- 作用机制丙硫氧嘧啶同样抑制甲状腺内过氧化物酶的活性,阻止甲状腺激素的合成,与甲巯咪唑不同的是,它还可以在外周组织中抑制 T4 转化为 T3,从而更快地控制甲亢症状。
- 适用情况与甲巯咪唑类似,适用于各种类型的甲亢患者,尤其适用于病情较轻、甲状腺轻至中度肿大的患者,以及儿童、青少年、老年患者和伴有妊娠、哺乳期的甲亢患者。
- 用法用量初始剂量一般为每日 300 - 600mg,分 3 - 4 次口服,病情控制后逐渐减量,维持剂量为每日 50 - 150mg,疗程一般为 1 - 1.5 年,儿童患者的初始剂量一般为每日 4 - 8mg/kg,分 3 - 4 次服用,维持剂量根据病情确定,对于妊娠甲亢患者,在孕早期应首选丙硫氧嘧啶,剂量一般根据病情调整,以维持甲状腺功能在正常略偏低水平为宜。
- 注意事项
- 不良反应与甲巯咪唑相似,但粒细胞缺乏的发生率相对较低,常见的不良反应还包括关节痛、头痛、皮肤瘙痒、皮疹、药物热等,同样需要定期复查血常规、肝功能等指标。
- 丙硫氧嘧啶可使凝血酶原时间延长,可通过增加维生素 K 的摄入量来纠正,在使用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有无出血倾向。
- 由于丙硫氧嘧啶可通过胎盘,也可经乳汁分泌,因此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在使用时应权衡利弊,在医生的指导下谨慎用药。
其他药物
(一)碘剂
- 作用机制碘剂可以抑制蛋白水解酶,减少甲状腺球蛋白的分解,从而抑制甲状腺激素的释放,大剂量碘剂还可以抑制垂体前叶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使甲状腺缩小、变硬,血管减少,有利于手术操作。
- 适用情况
- 用于甲亢的术前准备,一般在术前 2 周左右开始加用碘剂,使甲状腺组织退化、血管减少,有利于手术的进行和减少术中出血。
- 治疗甲状腺危象,作为综合治疗措施之一,与抗甲状腺药物、糖皮质激素等联合使用,迅速降低循环血液中甲状腺激素的水平,缓解症状。
- 用法用量常用的碘剂为复方碘化钾溶液(卢戈氏液),甲亢术前准备时,一般每日 3 次,每次从 3 滴开始,逐日增加 1 滴,至每次 16 滴为止,然后维持此剂量,治疗甲状腺危象时,首次剂量可口服 3 - 5ml,以后每 6 - 8 小时口服 1 - 2ml。
- 注意事项
- 碘剂可引起口腔、咽喉部烧灼感、流涎、金属味、齿龈疼痛、胃部不适、腹泻等不良反应,长期服用还可出现碘中毒症状,如口腔黏膜糜烂、鼻炎、皮疹等。
- 碘剂不能单独用于甲亢的治疗,因为长期使用碘剂可使甲状腺细胞内的碘离子浓度过高,抑制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释放,导致甲状腺功能进一步亢进,停药后可出现“反跳”现象。
(二)β受体阻滞剂
- 作用机制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等,可以阻断β受体,抑制交感神经兴奋所引起的心率加快、心肌收缩力增强等作用,从而减轻甲亢患者的心悸、多汗、手抖等症状,它还可以抑制外周组织 T4 向 T3 的转化,进一步降低甲状腺激素的活性。
- 适用情况
- 用于控制甲亢患者的症状,尤其是在甲亢病情尚未控制之前,缓解心悸、多汗、焦虑、震颤等交感神经兴奋症状。
- 作为甲状腺危象的辅助治疗药物,与碘剂、抗甲状腺药物、糖皮质激素等联合使用,降低周围组织对肾上腺素的反应,减轻危象症状。
- 用法用量++++一般每次 10 - 40mg,每日 3 - 4 次口服;美托洛尔一般每次 25 - 100mg,每日 2 - 3 次口服,具体剂量应根据患者的症状和心率情况进行调整,对于甲状腺危象患者,++++可静脉滴注,每次 1 - 2mg,加入 5% - 10%葡萄糖溶液 100ml 中,以每分钟 0.5 - 1mg 的速度滴注。
- 注意事项
- 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心动过缓、乏力、头晕、胃肠道不适等,对于有支气管哮喘、严重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等禁忌证的患者禁用。
- 在使用β受体阻滞剂时,应密切监测心率、血压等指标,避免出现严重的心血管不良反应,突然停药可能会导致反跳现象,应逐渐减量停药。
甲状腺肿瘤患者的用药需要根据具体病情、肿瘤类型、甲状腺功能状态等因素,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个体化选择和调整,患者在用药过程中应严格遵守医嘱,按时服药,定期复查,及时向医生反馈用药后的情况和不良反应,以便医生能够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确保治疗的安全有效,希望通过合理的药物治疗,能够帮助甲状腺肿瘤患者更好地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战胜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