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这一沉重的词汇如同阴霾笼罩着无数患者及其家庭,而一份准确、完整的病历对于肿瘤病人的诊断、治疗及后续康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肿瘤病人究竟要写什么样的病历呢?
病历中会详细记录病人的基本信息,包括姓名、年龄、性别、职业、联系方式、家庭住址等,这些看似简单的信息,却能为医生提供病人生活背景及可能存在的影响因素,长期从事化工行业的患者,其职业暴露史可能与某些肿瘤的发生相关;而有肿瘤家族史的病人,其遗传易感性也需重点关注。
这是病历的核心部分,会详细描述肿瘤相关症状出现的时间、部位、性质、程度及发展变化过程,是何时发现身体某个部位出现肿块,肿块的大小、形状、质地如何,是否伴有疼痛、瘙痒、破溃等情况,有无发热、乏力、消瘦、盗汗等全身症状,这些症状出现的频率、持续时间以及对日常生活的影响程度都要如实记录。
一位肺癌患者可能会描述咳嗽症状持续了数月,最初为干咳,逐渐加重并伴有咳痰,有时痰中还带有血丝,可能还会提及近期出现了呼吸困难,活动后加重,影响了日常的行走、上下楼梯等活动。
记录病人过去的健康状况,包括是否患过其他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慢性疾病,以及是否进行过手术、输血、外伤等,某些既往疾病可能会影响肿瘤的治疗方案选择,患有心脏病的肿瘤患者,在进行放化疗时需要更加谨慎地评估心脏功能,以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涵盖病人的生活习惯,如吸烟史(吸烟年限、每日吸烟量)、饮酒史(饮酒种类、频率、量)、饮食习惯(是否偏好高脂肪、高蛋白、高盐食物等)、婚育史等,吸烟和饮酒是多种肿瘤的高危因素,详细的个人史有助于医生全面了解病人的患病风险。
询问病人家族中是否有肿瘤患者,尤其是与病人相同类型的肿瘤,如果家族中有多人患有同一种肿瘤,提示可能存在遗传倾向,这对于制定个性化的治疗和预防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医生会对病人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记录生命体征(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检查身体各个部位,重点关注肿瘤相关部位的情况,如触诊肿瘤的大小、边界、活动度等,同时检查有无浅表淋巴结肿大,以及其他器官系统是否存在异常。
包括血常规、肝肾功能、肿瘤标志物检测等一系列血液检查,血常规可以了解病人的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等情况,评估身体的一般状况及是否存在感染、贫血等;肝肾功能检查有助于判断肝脏和肾脏的功能状态,为后续治疗药物的选择提供参考;肿瘤标志物检测则对某些肿瘤的诊断、病情监测和预后评估具有重要价值,如甲胎蛋白(AFP)用于肝癌的筛查,癌胚抗原(CEA)在多种消化系统肿瘤中可能升高。
如 X 光、CT、MRI、B 超等检查结果也会详细记录在病历中,这些检查可以清晰地显示肿瘤的位置、大小、形态、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等,帮助医生准确判断肿瘤的分期,从而制定出最适宜的治疗方案。
一份完整、准确的肿瘤病人病历就像一幅精准的地图,为医生指引着治疗的方向,是肿瘤病人治疗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依据,它承载着病人的健康信息,凝聚着医患共同对抗肿瘤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