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血是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适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贫血、凝血功能障碍、血容量不足等情况,肿瘤患者由于疾病本身或治疗的影响,可能会出现这些情况,需要输血治疗,肿瘤患者在什么情况下需要输血呢?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
贫血
贫血是肿瘤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主要由于肿瘤细胞大量增殖,消耗了体内的营养物质和氧气,导致正常造血功能受到抑制;或者由于肿瘤压迫、侵犯了骨髓,或者放化疗损伤了造血细胞,引起骨髓造血功能障碍,贫血会导致患者出现乏力、心悸、气促、头晕等症状,严重时还会影响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的功能,甚至危及生命。
肿瘤患者出现以下情况时,需要输血治疗:
- 血红蛋白(Hb)<70g/L:一般认为 Hb<70g/L 时需要输血,但对于肿瘤患者来说,Hb 水平的高低并不能完全反映患者的缺氧程度和机体对贫血的耐受能力,是否输血还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判断,如年龄、基础疾病、心肺功能、贫血发生的速度等,如果患者有严重的心肺疾病或代谢紊乱,或者贫血发生较快,已经出现明显的症状或影响了治疗方案的实施,则应尽早输血,如果患者没有明显的症状,且 Hb 缓慢下降,预计在短期内不会降至 70g/L 以下,则可以暂不输血,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 Hb 在 70~100g/L 之间:对于肿瘤患者来说,Hb 在 70~100g/L 之间是否需要输血,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判断,一般认为,如果患者没有明显的症状,且预计在短期内不会降至 70g/L 以下,则可以暂不输血,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果患者有严重的心肺疾病或代谢紊乱,或者贫血发生较快,已经出现明显的症状或影响了治疗方案的实施,则应尽早输血。
- Hb >100g/L:对于肿瘤患者来说,Hb >100g/L 时一般不需要输血,但如果患者有严重的心肺疾病或代谢紊乱,或者贫血发生较快,已经出现明显的症状或影响了治疗方案的实施,则应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否输血。
凝血功能障碍
凝血功能障碍是指由于凝血因子缺乏或功能异常,导致血液凝固过程发生障碍,引起出血或血栓形成的一种病理状态,肿瘤患者由于肿瘤细胞释放出促凝物质,激活了凝血系统,或者由于血小板减少、功能异常,或者由于纤溶系统亢进,导致凝血和抗凝失衡,容易发生凝血功能障碍,凝血功能障碍会导致患者出现皮肤瘀斑、牙龈出血、鼻出血、血尿、便血等症状,严重时还会引起颅内出血、内脏出血等危及生命的并发症。
肿瘤患者出现以下情况时,需要输血治疗:
- 血小板<50×10^9/L:一般认为血小板<50×10^9/L 时需要输注血小板,但对于肿瘤患者来说,血小板的数量并不能完全反映其止血功能,是否输注血小板还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判断,如出血的部位、程度、持续时间、有无感染等,如果患者有明显的出血症状或出血倾向,或者血小板<20×10^9/L,则应输注血小板,如果患者没有明显的出血症状或出血倾向,且血小板>50×10^9/L,则可以暂不输注血小板,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 血小板在 50~100×10^9/L 之间:对于肿瘤患者来说,血小板在 50~100×10^9/L 之间是否需要输注血小板,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判断,一般认为,如果患者有明显的出血症状或出血倾向,或者血小板<30×10^9/L,则应输注血小板,如果患者没有明显的出血症状或出血倾向,且血小板>75×10^9/L,则可以暂不输注血小板,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血容量不足
血容量不足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循环血容量减少,使心脏排出的血量不能满足全身组织器官的需要,引起组织器官灌注不足和缺氧的一种病理状态,肿瘤患者由于肿瘤细胞大量增殖,消耗了体内的营养物质和水分,或者由于放化疗损伤了胃肠道黏膜,导致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泻等,引起水和电解质丢失,容易发生血容量不足,血容量不足会导致患者出现皮肤湿冷、脉搏细数、血压下降、烦躁不安、神志淡漠等症状,严重时还会引起休克、多器官功能衰竭等危及生命的并发症。
肿瘤患者出现以下情况时,需要输血治疗:
- 收缩压<90mmHg:一般认为收缩压<90mmHg 时需要输血,但对于肿瘤患者来说,血压的高低并不能完全反映其血容量的情况,是否输血还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判断,如心率、呼吸、神志、尿量等,如果患者有明显的休克症状或休克倾向,或者收缩压<70mmHg,则应立即输血,如果患者没有明显的休克症状或休克倾向,且收缩压>90mmHg,则可以暂不输血,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 收缩压在 90~100mmHg 之间:对于肿瘤患者来说,收缩压在 90~100mmHg 之间是否需要输血,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判断,一般认为,如果患者有明显的休克症状或休克倾向,或者收缩压<80mmHg,则应立即输血,如果患者没有明显的休克症状或休克倾向,且收缩压>90mmHg,则可以暂不输血,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是肿瘤患者在什么情况下需要输血的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需要注意的是,输血虽然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但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如感染、过敏、输血相关性急性肺损伤等,在输血前,医生会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用药史、过敏史等,进行必要的检查和评估,选择合适的血液制品和输注方式,并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患者也应该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遵医嘱进行输血,并注意休息和饮食,保持良好的心态和生活习惯,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和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