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体这个复杂的机器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细胞和组织,它们各司其职,维持着身体的正常运转,有些肿瘤却像“隐身人”一样,很难被发现,神经内分泌肿瘤就是其中之一。
神经内分泌肿瘤(Neuroendocrine Tumor,NET)是一种起源于神经内分泌细胞的肿瘤,这些细胞广泛分布于全身各处,能够产生和释放多种激素,调节身体的代谢、生长和发育等功能,由于神经内分泌细胞的分布广泛,所以神经内分泌肿瘤可以发生在身体的多个部位,包括肺部、胃肠道、胰腺、肝脏、甲状腺等。
由于神经内分泌肿瘤的症状和体征不典型,很多患者在疾病早期往往没有明显的不适,因此很难被发现,当肿瘤生长到一定程度,压迫周围组织或器官时,才会出现相应的症状,如腹痛、腹泻、消瘦、乏力、皮肤潮红、呼吸困难等,但这些症状也没有特异性,容易被误诊为其他疾病,如胃肠道疾病、肝脏疾病等。
神经内分泌肿瘤还具有分泌激素的功能,这也是导致其症状不典型的原因之一,当肿瘤分泌的激素过多时,会引起相应的临床症状,如库欣综合征、肢端肥大症、低血糖、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等,但这些症状也没有特异性,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检查才能明确诊断。
神经内分泌肿瘤的诊断主要依赖于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和组织病理学检查,影像学检查包括 CT、MRI、超声、核素扫描等,可以帮助医生了解肿瘤的位置、大小、形态和侵犯范围,实验室检查主要包括血液生化检查和激素测定,可以帮助医生判断肿瘤是否分泌激素以及激素的种类和水平,组织病理学检查是诊断神经内分泌肿瘤的“金标准”,需要通过手术或活检获取肿瘤组织进行检查。
神经内分泌肿瘤的治疗主要包括手术、化疗、放疗和靶向治疗等,手术是治疗神经内分泌肿瘤的首选方法,尤其是对于局限性肿瘤,手术可以达到根治的效果,对于无法手术切除的肿瘤或已经发生转移的肿瘤,化疗和放疗可以作为辅助治疗手段,以控制肿瘤的生长和扩散,近年来,随着对神经内分泌肿瘤发生机制的深入研究,靶向治疗也逐渐成为治疗神经内分泌肿瘤的重要手段之一。
神经内分泌肿瘤的预后与肿瘤的分期、分级、分化程度等因素密切相关,对于局限性肿瘤,手术切除后 5 年生存率可达 80%以上;对于已经发生转移的肿瘤,5 年生存率则相对较低,神经内分泌肿瘤还存在一定的复发和转移风险,需要长期随访和监测。
神经内分泌肿瘤是一种很难被发现的肿瘤,由于其症状和体征不典型,容易被误诊和漏诊,对于有相关高危因素的人群,如患有神经内分泌瘤家族史、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等疾病的患者,应定期进行相关检查,以便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