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肿瘤是头颈部常见的肿瘤,女性多见,症状为颈前正中肿块,随吞咽活动,部分病人还有声音嘶哑和吞咽困难、呼吸困难,甲状腺肿瘤种类多,有良性和恶性,绝大多数甲状腺肿瘤是良性的,包括甲状腺腺瘤、甲状腺囊肿等;恶性肿瘤则以甲状腺癌为主,极少数为恶性淋巴瘤及转移瘤,下面我们将对甲状腺肿瘤的类型进行介绍。
甲状腺良性肿瘤
- 甲状腺腺瘤
- 滤泡状腺瘤:最常见,多发生于 30 岁左右的妇女,肿瘤生长缓慢,包膜完整,可随吞咽上下移动。
- ++状囊性腺瘤:良性肿瘤,少见,多发生于 40 岁以上妇女,瘤体一般较大,无完整包膜,质地较硬,切面呈棕黄色,可见囊腔形成,囊内充满血性液体。
- 甲状腺囊肿
- 胶性囊肿:最常见,多发生于中年妇女,生长缓慢,无自觉症状。
- 水样囊肿:少见,多发生于儿童或青少年,生长迅速,囊壁薄,易碎,内容物为水样液体。
- 单纯性囊肿:少见,多发生于老年妇女,生长缓慢,囊壁较厚,内容物为浓稠的胶性液体。
- 甲状腺腺瘤样结节
- 滤泡性腺瘤样结节:多发生于中年妇女,生长缓慢,包膜完整,质地较硬,切面呈灰白色,有光泽。
- ++性腺瘤样结节:多发生于老年妇女,生长较快,无包膜,质地较软,切面呈灰红色,有出血和坏死。
- 甲状旁腺腺瘤
- 甲状旁腺腺瘤是一种良性肿瘤,起源于甲状旁腺的主细胞,约占甲状旁腺肿瘤的 75%。
- 甲状旁腺腺瘤通常是单发的,大小不一,直径一般在 1-5 厘米之间。
- 甲状旁腺腺瘤的主要功能是分泌甲状旁腺激素,导致血钙升高,血磷降低。
- 甲状旁腺腺瘤的临床表现主要是高钙血症和肾结石,严重者可导致肾功能衰竭和心血管疾病。
- 甲状旁腺腺瘤的诊断主要依靠血钙、血磷、甲状旁腺激素和影像学检查,如颈部超声、CT、MRI 等。
- 甲状旁腺腺瘤的治疗主要是手术切除,术后需要监测血钙和甲状旁腺激素水平,以调整钙剂和维生素 D 的剂量。
甲状腺恶性肿瘤
- 甲状腺癌
- ++状癌:最常见,约占甲状腺癌的 60%~70%,多见于中青年女性,恶性程度较低,生长缓慢,转移较晚。
- 滤泡状癌:约占甲状腺癌的 15%~20%,多见于中老年女性,恶性程度中等,生长较快,易发生血行转移。
- 未分化癌:少见,约占甲状腺癌的 10%~15%,多见于老年人,恶性程度高,发展迅速,预后极差。
- 髓样癌:少见,约占甲状腺癌的 5%~10%,来源于滤泡旁细胞 C 细胞,可分泌降钙素,恶性程度中等,预后较好。
- 甲状腺淋巴瘤
- 甲状腺淋巴瘤是一种罕见的恶性肿瘤,约占所有甲状腺肿瘤的 1%~2%。
- 甲状腺淋巴瘤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是指起源于甲状腺的淋巴瘤,而继发性甲状腺淋巴瘤是指其他部位的淋巴瘤转移至甲状腺。
- 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多见于中老年人,女性多于男性,多为非霍奇金淋巴瘤,主要表现为甲状腺肿大、局部压迫症状和全身症状。
- 继发性甲状腺淋巴瘤多见于年轻人,男性多于女性,多为霍奇金淋巴瘤,主要表现为颈部淋巴结肿大和全身症状。
- 甲状腺淋巴瘤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和组织学检查,治疗主要采用化疗和放疗。
- 转移瘤
- 甲状腺转移瘤是指其他部位的恶性肿瘤通过血液或淋巴系统转移至甲状腺而形成的肿瘤。
- 甲状腺转移瘤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与原发性甲状腺癌相似,但组织学检查可以明确诊断。
- 甲状腺转移瘤的治疗主要根据原发肿瘤的类型和分期而定,一般采用手术、化疗和放疗等综合治疗。
甲状腺肿瘤的病因
- 碘缺乏或过多: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必需元素,碘缺乏或过多都会导致甲状腺功能紊乱,从而引发甲状腺肿瘤。
- 遗传因素:甲状腺肿瘤的发生与遗传因素有关,家族中有甲状腺肿瘤患者的人更容易患上甲状腺肿瘤。
- 放射线暴露:放射线暴露是甲状腺肿瘤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特别是在儿童时期接受放射线治疗的人更容易患上甲状腺肿瘤。
- 其他因素:甲状腺肿瘤的发生还与其他因素有关,如自身免疫性疾病、感染、药物等。
甲状腺肿瘤的预防
- 合理饮食:多吃富含碘的食物,如海带、紫菜等,少吃含碘过高或过低的食物,如海鲜、盐等。
- 避免放射线暴露:尽量避免接触放射线,如 X 射线、CT 扫描等,如果必须接触,要做好防护措施。
-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限酒,避免过度劳累,保持心情舒畅,适当运动,增强免疫力。
- 定期体检:对于高危人群,如甲状腺疾病家族史、放射线暴露史等,要定期进行甲状腺检查,以便早发现、早治疗。
| 类型 | 特点 | 常见类型 |
|---|
| 良性肿瘤 | 生长缓慢,包膜完整,多为单发,质地较软,无转移 | 甲状腺腺瘤、甲状腺囊肿、甲状腺腺瘤样结节、甲状旁腺腺瘤等 |
| 恶性肿瘤 | 生长迅速,无包膜,质地较硬,多为多发,有转移 | 甲状腺癌、甲状腺淋巴瘤、甲状腺转移瘤等 |